泉州励志青年郑发强:身残志坚的志愿者 公益路上的追光人
智善慈航的每一场公益活动中,几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乐观、幽默,谈笑风生——是他带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他,就是郑发强,一位身残志坚的志愿者,公益路上不懈的追光人。
郑发强出生在永春一个普通的农家,勤劳朴实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了三个子女,日子虽然清贫,好在几个兄弟姐妹都很懂事,工作后家境也逐渐好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一场车祸,造成郑发强的右眼失明,左眼也只剩下微弱的光感。家里为他治疗眼睛花去了几十万,依然收效甚微。
在治疗的过程中,郑发强遇到了不少好人,这让他萌生了报恩的念头,他也想像那些人一样,去做个热心的助人者。但自己已经是个残疾人,生活尚不能自理,何谈帮助别人呢?他咬紧牙关,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他先是摸索着走,跌跌撞撞的,不知道磕破了几次额头……
终于,他能够像正常人那样走路了。在家里走还不够,他还想出去闯荡。于是他选择早上五点多车辆稀少的时候出去走路锻炼。家里很不放心,所以经常是他在前面走,爱子心切的老父亲在后面几米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跟着,直到县城周边的几条路,他都烂熟于心……
此后郑发强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决定自食其力,他的优势是口才好、人脉广,加上他之前在港务集团上班,因此他决定从集装箱运输代理做起。在创业的路上,他吃尽了苦头--不少公司得知他是残疾人,都表示爱莫能助。
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最终他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了朋友,朋友向他推荐了一家玻璃厂,他成了这家玻璃厂的海外集装箱运输代理,拿到了重生之后的第一笔薪酬。他走得很慢,但他始终没有退却。“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拥有了自己的物流公司,这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郑发强的哥哥曾到过宁夏支教,那里贫困孩子的处境牵动着他的心,他与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智善慈航的大力支持,贫困孩子的生活、学习条件因此得到改善。哥哥返闽后带他拜访智善慈航负责人蔡飞昌先生。
蔡先生带领智善慈航公益团队热心助学,帮助不少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走出人生的困境。这个公益团队的大爱让郑发强感动不已,他终于找到了“组织”,一阵欣喜涌上心头。
从此,无论多么忙碌,郑发强都会抽出时间参加智善慈航的公益活动,风雨无阻。他经常一大早就从永春搭乘长途汽车到泉州。“打车当然更省事,但是坐长途车既可以让我早起,锻炼意志,又可以省下几十元帮助贫困学子。”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他一次次地往返永春和泉州两地,累并快乐着。
郑发强在智善慈航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志愿者朋友们的一致好评,他当选为理事,并且担任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永春志愿服务队队长。服务队刚成立时,只有不到十位队员,有人劝他放弃,他却坚定地说:“哪怕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坚持做下去,这里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帮助。”
他说到,也做到了。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瑟瑟,他和队员们经常翻山越岭、忍饥挨饿,只为了把爱心及时送到需要帮助的家庭。他是那么的投入,以至于经常忘了自己的眼睛只有微弱的光感。他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够比别人做得好,但我一定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这颗赤诚的心感动了无数人,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向他靠拢。
如今志愿服务队已经有三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他们的活动包含了贫困助学、关爱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给环卫工人送温暖,还有公益课堂,传播国学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疫情期间,他们更是大力配合政府,做好核酸检测、运送防疫物资等事务。志愿者吴玉专和苏金本两位医生还亲赴抗疫前线,支援了石狮、惠安、泉州经济开发区等地的抗疫工作。
智善慈航永春志愿服务队因此也获得“泉州市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郑发强队长获“泉州市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者”,他本人还获得“永春县自强模范”、“新琼村荣誉村民”等称号。荣誉面前,郑发强谦虚地说:“荣誉是各位志愿者小伙伴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的,我只是代表领奖而已”,多么难得的人间清醒。
几近失明给郑发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他却绝不向命运低头,顽强拼搏,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今后他还打算成立“残创空间”,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郑发强曾经是个受助者,如今却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感到无比的自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因为视力问题,他比别人更向往光,他努力靠近光、顽强地追光,他终将成为一道光。(作者 李爱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人的著作权,可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