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作协精品推送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第四章:纸鸢
“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永远有一根线拽着我们”,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我这样写过。漂泊异乡的游子就像是放飞的风筝,在天空中尽情的翱翔,但总有一根线拽着我们,那就是故乡,那就是生我们、养育我们的地方。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刻在童年的记忆里。故乡的人、故乡的事都牵动着身在异地的游子。童年的美好回忆更是我们奔向新生活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断线了,断线了”。梦勇惊呼着指着蓝天下,迎着刺眼的太阳,一摇一晃往下坠的风筝。只见梦波紧急的用瓶子滚动着手中的线。他不断的加快速度,想尽快把线收回来。他已经明白风筝断线了,从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坠落是不可能找回来了,唯一可以争取挽回的就是把线尽最大可能的绕回来。
如果不及时收线,很可能这些线会掉到哪个地方被缠住,或灌木丛,或大树枝,或某个人家的墙角。缠住了,想收全部的线几乎不可能,只要用力不当,线就会断。
“嘿,你的纸鸢飞到哪去了?怎么找不到了?”梦春指着太阳底下一群放飞的风筝说道。“转风向了,要收线!不然会掉下去的。”梦国叫道!“这根竹篾太细了”“这张白纸太薄了”“还是苜蓿粉拌的粉浆好一些”“这个纸鸢的尾巴太沉了,头轻脚重飞不动的”“飞不上去,怎么回事!”
“当然是你的线系得太上了”“去哪放纸鸢?”“当然是石龙的”。“比赛怎么样?看谁放的高,放的远”,一次次制作风筝的情形,一次次去石龙的放风筝的场景,一句句关于风筝的对话,一次次放风筝比赛时,欢乐的气氛又浮现在眼前。那里有我们对风筝的热爱;那里有我们对自由的向往;那里有我们的手艺;那里有我们的智慧;那里有我们的团队精神;那里充盈着儿时欢乐的时光。
风筝在我们老家又叫纸鸢。它带给我们童年无限欢乐。讲起纸鸢,首先要讲的是如何制作它。制作纸鸢就是一门技术活,我们为什么动手能力强,很大程度上跟童年制作纸鸢有关。七八十年代的小伙伴们有几个没有亲手制作过纸鸢的呢?估计不多,尤其是男孩子,如果不会制作纸鸢估计就没有玩伴了。
为什么叫纸鸢呢?因为我们老家制作的风筝,它的受力面选用的是纸,而不是塑料或其他材料。当时,一般选用的会是报纸,因为报纸不花钱。只要用心去某某单位或那些有文化,喜爱看报纸的人家那,厚着脸皮问人家要废旧的报纸即可。也有些小伙伴经济条件较好,为了标新立异会选用较厚一点的白纸。
说起纸鸢的制作过程,我记忆犹新。首先把报纸或白纸裁成50~80厘米的正方形。呈菱形放置在眼前,选用两根细竹条做纸鸢的架子,一条横架,一条竖架。为了更好的迎风受力,一般横的架子,我们会把它弯成半圆形,然后用尼龙线系住竹条的两端,竖的那根竹条放下面,半圆形的横条放上面,然后用报纸或红纸剪成三角形,用饭粒或苜蓿粉制作的粘合剂把两根竹条的四个角固定好。
再在横条的尼龙线上贴上两个自己喜欢的很有个性的纸鸢的眼睛,或笑或哭,或瞪眼或眯状,不一而足。再用纸割几条约10厘米宽的长长的条状贴在纸鸢的竖竹条的下端,形成纸鸢的尾巴。也有人把纸条卷成圈,一圈圈接上,这种尾巴显得更有创意。
再然后用尼龙线把竖竹条的上端和下端连起来,留出一定的空间,最后把放纸鸢的线系在连接上下端的线上。一般是连在靠上端的1/3处,这样纸鸢迎风受力会更理想。儿时最常做的纸鸢就这样做成了。
印象里制作纸鸢难度最大的当数制作那两根竹条。以前要制作竹条有两条路径:一个是上山去砍竹子,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削。竹子一点不难找,后山大把多。难的是把竹子削成有韧性又轻便。另一条路径就是偷别人门帘上的竹子。
以前的人喜欢在门口挂竹帘,或许是因为蚊子多,可以隔蚊子;或许是为了美观。那竹帘都是由一条条细竹片组成的,那细竹片正是我们做纸鸢架子最好的材料。你是否还依稀记得隔壁老奶奶又在骂骂咧咧了,“妖寿,竹帘又变疏北”!
纸鸢的制作只要亲自实操几次,就一点都不难了,但要把纸鸢放好那可不是实操几次就可以实现的。要放好纸鸢首先要选好放纸鸢的地方,对于一个偏远的山村来说,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放纸鸢的地方必须开阔,不能有障碍物,如房子、电线杆、树木等。
“石龙的”是一座小山坡。是小伙伴们千挑万选,而且用实践检验出来的放纸鸢最好的地方。它坐落在梦家村的后山,坐西朝东,石龙山坡上距梦家村这块盆地的高度约50米。地面也较平整,大约有200平方米。站在石龙的可以俯视整个村庄,而且三面开阔,没有树木遮挡,又不受居民房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一到入秋季节,这里的风就像风神婆婆的储存地,源源不断的向外输送风。
在石龙的放纸鸢的小伙伴非常多,这里就是梦家人放纸鸢的宝地。要放好纸鸢不来石龙的根本不可能!一到入秋季节,石龙的的山顶成了小伙伴们欢乐的海洋!有人跑着放;有人迎着风拽;有人拼命的收线;有人一边跑,一边收线;有人在等风;有人望着放飞的纸鸢,悠闲的时不时怼一怼线,显得那么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
回忆童年,要放好纸鸢仍然记得有几个小窍门。
起风时,直接将纸鸢迎着风轻轻的、慢慢的放线,一边放线,一边怼一怼线。
未起风时,想把纸鸢放上去,更要技术。那需要在平地上迎着风小跑。一边跑,一边放线,一边轻怼着线。让线形成往返,制造出在空中迎风受力面,让它迎着风徐徐上升。
当纸鸢在空中时,仍要把握一些技巧。比如要知道放线的速度跟风的速度成正比。风越大,放线的速度越快;比如拉扯风筝的频率,要根据风的大小调整。风越小频率越高;比如风向改变了一定要调整放纸鸢人的位置。
回忆起童年在石龙的放纸鸢的情景,永远也忘不了我们小伙伴们放纸鸢的比赛。这种比赛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默默的较着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比赛。每次放的最远、最高、最稳、时间最久的那个人就成了我们心中的榜样,就成了我们的偶像。为了成为别人心中的偶像,我们经常中午舍不得收线,下午舍不得回家吃饭。
这就是童年的我们,简单而快乐。(作者 剑梁)
作者简介:梦剑梁,又名“剑梁”,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爱好写作、乐于写作、勤于写作的文学爱好者。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几年来笔耕不辍。风格日渐成熟,行文飘逸、洒脱;内容讲求真情实感,秉承“我手写我心”,情透纸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人的著作权,可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