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委低空融合发展论坛汕尾会客厅启用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筹备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日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低空融合发展论坛汕尾会客厅、启迪中鸿新质生产力会客厅(汕尾)正式启用。

  从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近两年低空经济热度持续高涨,各地争相打造“低空之城”,各路资本密集涌入,低空经济蓄势起飞。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千米空域蕴藏万亿机遇,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量级,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等新业态正破茧而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赛道,覆盖30余个应用场景的产业链年增速超33%——唯有水大鱼大的产业生态,才能托起真正的高端突围。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的特点。

  其不仅涵盖从飞行器设计制造到飞行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还广泛涉及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等多种航空产品的应用。这些产品与技术在农业、物流、交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全新的经济模式。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不仅重新定义空间利用的新维度,更加紧融合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消费模式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引领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凭借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原材料供给、软件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和服务配套等上下游环节基本完备,产业发展基础较为扎实,正处于快速发展前期。(记者 惠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人的著作权,可与本网联系。